
2025 中超第 19 轮观众人数创赛季新高 场均 3.1 万 + 热度直逼五大联赛
- 3
随着第 19 轮 8 场比赛全部落幕,2025 赛季中超联赛现场观众人数再创新高。据德转管理员朱艺统计,本轮总观众人数达 250,463 人,场均 31,308 人,不仅刷新了第 17 轮保持的历史单轮第三高纪录,更以场均数据超越意甲本赛季场均 30,772 人的表现,成为亚洲最火爆的职业足球联赛。
一、三大魔鬼主场引爆球市
本轮最耀眼的当属大连英博的梭鱼湾足球场,61,039 名球迷涌入现场见证球队 2-0 击败青岛海牛,这一数字位列中超历史单场第五高,延续了该球场连续破纪录的传奇。自升入中超以来,大连英博凭借专业足球场的硬件优势和青春风暴的打法,已成为联赛新的票房保证,本赛季前 19 轮场均观众达 4.8 万人,远超多数传统豪门。
北京工人体育场则在 "京津德比" 中迎来 54,649 名观众,这是工体改建后单场第二高上座纪录。尽管国安与津门虎 2-2 握手言和,但球迷的热情丝毫未减。值得注意的是,本赛季两场京津德比总观众人数突破 10 万,凸显了这对百年恩怨的持久魅力。
成都蓉城主场凤凰山足球场虽未迎来破纪录的上座数,但 40,818 名观众的到场仍延续了其 "金牌球市" 的美誉。本赛季至今,成都场均观众达 4.2 万人,专业足球场的沉浸式体验与球队稳定的争冠表现形成良性循环,成为联赛标杆。
韦德体育二、数据背后的深层驱动
本轮爆发式增长并非偶然,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:
- 专业球场的虹吸效应:目前中超 16 支球队中已有 8 支入驻专业足球场,大连、北京、成都等场馆通过优化观赛视角、增设商业配套,使场均观众较普通体育场提升 37%。例如大连梭鱼湾足球场启用后,球迷复购率高达 68%,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。
- 竞技水平的显著提升:本赛季中超场均进球达 3.35 个,较去年同期增长 10.9%,净比赛时间提升至 54 分 01 秒,比赛节奏的加快让现场观赏性大幅增强。本轮云南玉昆与上海申花的 4-4 进球大战,正是联赛质量提升的缩影。
- 年轻力量的崛起:U21 球员本赛季表现亮眼,浙江队王钰栋以 8 粒进球位列射手榜第二,大连英博的林良铭、北京国安的陈彦朴等新星的涌现,吸引了更多年轻球迷走进球场。据统计,25 岁以下观众占比已从去年的 28% 提升至 35%。
- 赛风赛纪的持续优化:中足联通过精确补时、裁判公开评议等举措,有效减少了拖延时间、争议判罚等影响观赛体验的问题。本赛季中超红黄牌数量同比下降 22%,球迷满意度调查显示,对比赛公平性的认可度从去年的 63% 提升至 78%。
三、冰火两重天的联赛生态
在整体繁荣的背后,联赛内部仍存在显著差异。武汉三镇主场仅 9,300 名观众到场,连续三轮垫底,暴露出保级球队的困境。尽管俱乐部发起 "万人助威团" 计划,但球队 19 轮仅积 15 分的糟糕表现,让球迷热情难以点燃。相比之下,同样身处保级区的梅州客家,仍有 12,715 名球迷不离不弃,展现了深厚的足球文化底蕴。
值得关注的是,升班马云南玉昆本轮虽 4-4 憾平上海申花,但 22,992 名观众的到场创造了球队历史纪录。高原主场的独特氛围与 "升班马" 身份的新鲜感,正在吸引越来越多本地球迷,为联赛注入新活力。
四、历史坐标中的联赛定位
本轮 25 万 + 的观众人数,在中超历史长河中占据特殊地位。仅 2016 年第 2 轮(265,539 人)和今年第 10 轮(257,724 人)的数据高于本轮,而这两个历史高点均出现在金元足球末期和本赛季黄金期,凸显了联赛从泡沫破裂到理性复苏的轨迹。与 2019 赛季场均 23,500 人相比,本赛季场均 31,308 人的增幅达 33.2%,标志着中超已走出低谷,进入可持续发展轨道。
中足联相关负责人表示,本轮数据印证了 "以球迷为中心" 的发展策略成效显著。未来将继续推动俱乐部优化票务服务、开发周边产品,并计划在 2026 年前实现全部球队入驻专业足球场,进一步提升联赛的商业价值和社会影响力。
从专业球场的建设到年轻球员的培养,从比赛质量的提升到赛风赛纪的治理,2025 赛季的中超正以全方位的蜕变,重新赢回球迷的信任与热爱。当大连梭鱼湾的欢呼声、北京工体的助威歌、成都凤凰山的战鼓声交织在一起,这不仅是足球的胜利,更是中国职业体育回归本质的生动写照。随着赛季进入白热化阶段,下一个上座纪录或许就在下一轮悄然诞生。